APP下载

小米上市系列文章: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这些年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6

报价宝综合消息小米上市系列文章:互联网思维做产品的这些年

  一、起点:MIUI,系统先行+互联网模式

  如今看来小米IPO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成功的米家生态,而如果给这个生态系统找个起点,那则要从MIUI系统说起。

  那年,还没有小米手机。

  2010年6月,小米公司正式成立,同年8月MIUI内测版正式推出;次年7月,小米宣布进军手机市场,推出MIUI、米聊、小米手机三大业务,也就是雷军后来说的“三驾马车”;2011年8月1日,小米社区对外上线;8月中旬小米手机1代发布;而直到这一年的年底,小米手机1代才正式开卖,首批手机发售十万台。

  系统先行是小米在那个年代区别于传统手机厂商的一个特征,也是我们称之“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原因之一。回过头来看“由小米定义且开创的互联网手机”大体可以有以下几个特征:

  1 高度重视用户体验的征集与互动,――系统先行且注重论坛的活跃度,根据用户反馈每周更新修复bug或是添加新功能,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后来黎万强写了本书叫《参与感》;

  2 系统为核心,1999元的一代小米手机对比同时代HTC等旗舰机价格几乎腰斩,在小米前几代手机发布会上,强调参数,用“跑分”这事简单粗暴的衡量手机性能,后来也成了所有厂商的习惯;

  3 快,由于以系统为核心、强调社区文化,所以小米在初期对用户反馈处理迅速,产品研发迭代也较快。

  小米对用户无底线的亲近和其他厂商的“高冷”,给了MIUI最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天你仍能想到手机用户买到手机最先要做的事是学会如何刷机,找到一个好的适配系统;一款水货旗舰机动辄3千多的价格人们仍旧趋之若鹜。其他厂商系统功能缺失、硬件性能短板让“MIUI”的知名度迅速扩大;而小米1999元“为发烧而生”的定价,也打响了国产手机性价比之争的第一枪。

  发烧、性价比、成了小米最初的品牌核心。

  二、期货时代:在性价比的路上蒙眼狂奔

  “期货论”恰好是一位新浪科技的前同事最早提出的,之后成了小米在2012-2015年度关键词,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发布半年后才开售”、“批量供应n秒被抢空”。

  我们能把它归咎于“小米的性价比策略”,在那个年代,一家创业公司对复杂产业链控制的无力,先发布超高性价比产品,小批量开售,让用户产生期待感,等产业链成熟部件价格下来再批量卖,成了一种无奈做法。老牌厂商们嗤之以鼻,但又不得不说,这是创业时期的小米手机生存法则。

  “唯核心论”是在2013年前后人们提出的一个观点;在如今Snapdragon625都能撑两年的日子里,你很难想到那段时间旗舰手机性能的短板有多严重。虽然每有新品发布人们最关注的是跑分,但这之后人们总盼著下一代产品能快速刷新这个数据――为了找那些简单粗暴的卖点,以及解决Android无限持续的卡顿。

  这种局面对于主打“发烧性能”和“性价比”的小米就更明显,一款产品要拥有旗舰的性能,还要考虑造价成本,同时不能有囤货;等著产能爬坡解决,新一轮的硬件升级跟进,小米又会投入新一轮设备的发布。如此,抢购就成了必然。

  不过性价比也让小米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根据2013年雷军给出的数据:小米共售出了1870万台手机,同比增长160%。

  三、红米:扩大市场的关键一步

  红米是小米手机发展路上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

  初期的小米关键词是“发烧”,它的价格只有1999元,在其他Android旗舰普遍4000元的时代已经算性价比很突出了,但雷军想要的更多。

  要低价就是更弱的处理器,更小的屏幕等,为不破坏发烧属性,红米这品牌应运而生。

  红米的第一款手机定价799元起,线上发布会在QQ空间上――不是微博,也不是什么其他的地方。雷军打定了刷QQ空间的们的二三四五线城市青年的注意,必是小米已经有了一定品牌号召力,这些人收入有限,用的是运营商定制的千元手机甚至还是山寨机,红米自带小米光环,虽然不发烧,但做工不差,MIUI也能让人有了更多参与感。

  红米的作用不仅是把性价比大战拉入千元甚至百元价位,更是睬准了三四线城市智能机普及的节点。据市场数据研究机构IDC公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075亿部;其中,小米公司以13.7%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紧接着的2015,仍旧是个丰收年。

  红米依靠深圳完善的手机硬件生态以及小米的软件系统生态而出生,重构了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 而它的对手,当年深圳中小手机厂商们,却在不断错失品牌发展机会。

  多年后,我们可以说,“发烧”让小米异军突起,但真正帮雷军赢得大量用户的,其实是红米;在之后的魅蓝之于魅族,也是一样的道理。

  四、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天花板

  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在蒙圈又苏醒之后,其他厂商开始了反击,也可以用“互联网思维”制造“互联网手机”。

  IUNI、红牛、大神、ZUK、努比亚、一加;传统手机厂商在那两年出于不同原因纷纷加入这场“互联网”品牌之争;虽然各自主打套路不同,但有一条标准很清晰“网络营销,争取网络渠道,走性价比”路线。而如果算上魅族、锤子这种本就互联网出身品牌+背后投资的模式,竞争就更激烈。

  大量资金涌入和补贴宣传却引发了另一个致命问题――线上市场的天花板。由于线上渠道的固有影响力仅限于一二线城市、小米原有的黄牛自发渠道也跟随其他性价比手机而做鸟兽散。所以在2016年出现了首轮尴尬: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小米2016年在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150万部,名列第五位,相比2015年的6400万部暴跌36%。

  “性价比”成了限制小米在转型时的另一个障碍、伴随着消费设计、性能过盛等新需求,性价比不再是消费者关注重点。反过来说,过分强调性价比一方面没有给线下市场留出足够利润,另一个方面还给品牌价值做了减分。

  于是米4发布的时候,宣传点从发烧变成了“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强调设计增加(除了跑分之外)的附加值,但这之后的转型之作小米5却销量平平。加上渠道上弱势和线上的竞争惨烈,2016对于小米而言唱衰声一片。

  五、品牌转型时代:小米学会了找代言人

  2017年的小米可以称得上是顺风顺水,MIX系列让这家科技公司喊了多年的“设计感与黑科技”都落到了实处,甚至扭转了很多人“小米=潘炕钡目捶ǎ笥幸旃诩际酰奶啤4文晷∶MIX 2在概念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了量产,口碑和销量都表现不错。

  品牌价值的提升让小米有了“品牌溢价”的底气,而从2017年初,行业大肆鼓吹手机制造成本上升,则给了小米最好的机会。同时小米也学会了更丰富的营销方式,他们赞助了奇葩说,选了正在嘻哈路上的吴亦凡等明星代言――这些原本是属于OV的营销方式。

  由此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近期的当家产品小米Note 3没有使用旗舰芯片,而是打“自拍,拍人更美”的口号,但用户接受程度依旧不低。

  小米终于退烧,它的(大部分)用户也学会了不以跑分论成败。

  雷军则把所谓“铁人三项”理论从“软件+硬件+服务”升级为“硬件+互联网+新零售”,声势仿佛2年前的Apple不断开店,虽然还没有OV的线下强势。但“米家”能展示的不仅仅是手机,它用手机做开始,让用户更关心自己生态链的电饭锅,净化器等产品,完善米家生态链的体验。而后者,则是另一个宏大的故事。(王迪 晓光)

  说起小米公司,就不得不提“米家”。2016年3月29日随着米家电饭煲的推出,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宣布成立“米家(MIJIA)。这个全新的品牌承接着小米供应链产品,专注智能家居生活类产品。谁曾想,这个“米家”成为了小米公司强有力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了布局智能家居领域最核心的一环。米家也让小米,从一家众人皆知的手机公司,转型为“百货公司”。

  关于米家品牌的来历,很简单就是“小米智能家庭”。和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等产品不同,米家的产品更集中在智能生活层面。这些产品不是通过小米公司本身生产,而是通过小米参与投资的生态链公司推出。所谓生态链,其实是用“投资+孵化”旗下公司的方式做产品。小米从2014年开始布局投资,对进驻米家的项目,小米会对产品设计、供应链和定价都要干预。截至2016年底,小米已经累计投资了77家创业公司,像小米空气净化器类产品的智米科技,小米净水器的云米科技等都是小米投资的从零开始孵化的创业公司。

  低迷期的小米,却没有放弃米家

  2016年是手机市场格局转变的一年,那一年传统企业加入网络营销, 而ZUK、酷派大神不断分食著线上手机市场,小米在2016年的出货量同比下跌36%。尽管小米公司的手机业务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米家”的投资。从小米公布的数据来看,米家App(依托于米家生态链体系)用户连接超过5000万,App日活超过500万。除了米家App之外,小米也顺势成立米家有品App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产业链公司通过这个电商平台,上线或众筹自己的产品。

  以手机为核心,米家从杂货铺到百货商场,中国第一超过十项

  截至到2017年6月30日,小米生态链公司已发展至89家,年收入超150亿。其中有30家生态链企业发布了产品,40多家的产品正在研发。有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有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有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

  这里不得不提华米和智米两家公司。华米旗下的小米手环销量在中国独占龙头,而全球排名也位列第二。2016年累计销量破3000万只。智米公司生产的空气净化器,2016年卖了200万台,单单12月卖了68万台,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排在第一位。几年时间里,小米拿了很多世界第一或者第二,中国第一超过十项。

  还有生产小米移动电源的紫米,小米笔记本的田米等等,米家的业务大至冰箱家电小至灯泡台灯,以小米手机为核心控制著米家产业链产品,期基本覆盖了各个家庭领域。这也是米家生态的爆发期。当然,小米对于生态链投资从未停止,雷军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截止到2017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已经达到99家。

  生态链公司相继上市,是小米生态链模式的巨大胜利

  现在,雷军定下的5年100家生态链企业之约基本实现。而2018年2月8日,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优先上市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给了生态链企业一个很好的开端,而后小米签字笔母公司比科斯、小米插线板母公司动力未来相继上市新三板、90分旅行箱母公司开润股份上市深市。据不完全统计,雷军系新三板企业包括海润影业、凯立德覆盖从软件到文娱相继上市。

  米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家居生态

  米家从设想到创造再到实现,利用短短4年时间便打造出一套“智能家居”系统。这些产品具有高度智能和统一性,通过小米手机、平板为核心,操控著家里的每处角落。这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的企业中都不可比拟的。米家的爆发,也让小米发展之路上成为一块金砖。

  手机上的成功和米家生态链的建立算是打下了小米帝国的根基,而笔记本产品的推出,则完成了小米帝国的最后一块拼图。(瑞豪)

  高调涉足 卖点还是性价比

  明知道PC是昨日黄花,很多巨头正在离场,小米还是毅然来了,但是PC这个行当并不像手机那么单纯。

  2016年7月,小米首款笔记本小米笔记本Air问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米进军笔记本产业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当时的PC市场正处在低潮期,2016年PC出货量已连续七个季度呈现下滑。根据IDC统计机构的数据,全球PC出货量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4.5%,至6240万台。甚至在2015财年,PC行业当时的老大联想,其PC销量也下跌6%至5600万部。Apple的Mac电脑在最近一期的财报中也没有保持增长――第三季度售出425.2万台Mac,同比下跌11%。

  老牌PC厂商的日子都不好看过,你小米为何要来挡这浑水?

  雷军自己是这么解释的,“为什么米粉一直呼吁小米做笔记本?我想一定还有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还有地方做得不够完美。”小米要做新国货,中国的无印良品。

  雷军的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小米笔记本的出现并不仅仅是新国货、无印良品这么简单,背后却是小米实现商业帝国梦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4G的普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很多应用场景下,智能手机在功能上基本可以替代笔记本,尤其是在商务办公领域,很多日常的办公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完成。

  小米试图在产业链上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进行深度打通。当时小米在手机业务受到冲击的情况,以扩大产品线,寻找新的产品盈利点为主要发展策略,小米笔记本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内忧外患的困境

  回看当时小米的状况,小米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模仿,当时的小米已经尽显疲态,光环不在。高端发展的小米Note销售遇冷,曾经一机难求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

  当时,小米4、小米Note的意向订单已经砍掉几百万,已经出现很多库存积压,销售目标基本没戏,小米Note也连续几次降价。小米销量大部分靠低端红米系列,如红米note2在推出的半个月销量就达到150万台。红米系列占小米销量的70%以上 。

  从资本层面来看小米当时已经完成六轮融资,巨额资本的投入,必然会对企业增长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锤子科技T1就是在资本的要求下降价销售的。加上资本寒冬来临,投资者更加谨慎,小米要想继续获得高估值必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打造生态的野心

  如果小米对于建立一个完整的产品生态体系有一定的野心的话,小米笔记本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产品。笔记本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一部分,对于小米未来打造一个完整的智能产品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点从微软与Apple近年来在产品发展上的策略就可以看出。微软从Windows 8开始一直致力于打通平板,手机,电脑之间的通道,可以让用户在各个设备上能够实现数据互通,保证各个设备的用户体验的一致性。所以后面才有了开发手机系统,收购Nokia,研发Surface系列产品。

  Apple则一直在iOS与macOS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中,加入诸多提高二者联系的功能。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这句话反映了小米手机能够迅速风靡的原因,小米的成立恰好处在国内功能机向转智能机转换的风口,靠着换机潮的红利小米确实飞了起来。笔记本行业存不存在风口呢,答案是肯定的。

  传统笔记本的形态已经多年未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笔记本笨重的形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人们急需一款轻便有生产力的笔记本。这才是小米要推出笔记本的原因,想把小米手机当初的局面复制到小米笔记本身上,打造爆款产品。

  不过,无论是小米笔记本Air还是后来的小米笔记本Pro,都只能算是主打外观、便携、续航,性能和游戏本相比差距巨大。

  随着电竞市场的火热,面对利润率更高的游戏本市场,小米在2018年3月推出了旗下首款游戏本产品―小米游戏本,面对非常成熟的游戏本市场,小米游戏本产品本身没有太多亮点,甚至还有不少的负面报导,不过小米游戏本的问世,更加丰富了小米笔记本的产品线。

  定位轻薄便携的小米笔记本Air系列,高性能办公的小米笔记本Pro,以及游戏玩家专属的小米游戏本。小米笔记本产品线布局丝毫不逊色于传统PC厂商。电脑业务,也是小米帝国的最后一块拼图。(于泽)

  入局

  提及小米电视的业务就不得不先说说它的老对手乐视。

  2010年前后,随着国内眼袋提速、3G网络的商用,国内的在线视频的发展也迎来了井喷。成立于2004年的乐视网也在2010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

  早在2009年,乐视就成立了TV事业部。随后在同年发布乐视盒子Letv-818,开始试水传统电视领域。随着随后几年产品获市场认可,乐视在2012年正式与央视国际CNTV达成合作、TV事业部独立成子公司、并于同年9月19日发布了第一代自有品牌智能电视。

  在两代手机相继获得巨大成功后的小米,也盯上了电视这块领域。跟着乐视成长的步伐,小米电视在乐视电视发布半年后,于2013年3月推出了首款电视盒子产品。

  2013年9月5日,小米以倚天屠龙作为主题,在北京召开了年度发布会。除了期待已久的小米手机3,小米电视也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初代小米电视采用47寸1080p IPS液晶屏幕,支援178°广视角。外观采用窄边框设计,前面板为铝合金,后部则为工程塑料。

  由于电视直接搭载Android智能系统,和传统电视厂商发布会不同,除了屏幕,小米还着重介绍了其他方面的硬件参数。小米电视采用了高通 MPQ8064四核1.7G处理器,Adreno 320图形处理芯片。内存方面,采用了2GB DDR3 RAM+8GB E女生C ROM的组合。

  当年以价格屠夫姿态杀入手机行业的小米,希望以同样的模式在电视领域获得成功。

  红海三年

  相比传统电视,互联网电视或者叫智能电视的优势在于,除了电视台的内容,还可获取互联网上的资源,内容数量获得了量级的飞跃。

  由此2014年成了互联网电视的革命之年,此后三年也是互联网电视最辉煌的时期。

  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国内电视销量4461万台,同比下滑5.6%。但互联网品牌电视市场份额却从2013年的1%激增到6%。而2015年互联网电视市场份额超过10%,2016年更是飙升到了18.9%。

  小米再次赶上了新的风口,但遗憾的是,这次同时起飞的玩家不计其数。除了小米、乐视,TCL内部孵化了雷鸟、创维推出酷开、康佳有自己的KKTV、联想再造17TV,此外华人文化推出微鲸、CIBN推出CANTV、暴风影音除了魔镜,也做起了手机。

  小米在这三年间也推出了小米电视2和2s系列、3和3s系列。虽然在业界首推分体、人工智能的概念,但是表现却平平。

  相比乐视,人家有先发优势;相比传统、外资企业,人家有技术和供应链积累;相比其他的互联网玩家,人家有投资可以赔本赚吆喝。

  根本原因在于,电视不像手机行业,产品更换周期更长,普通用户1-2年更换一次手机,但3-5年就更换一个电视的家庭,仍是少数。用低价、新品迅速扩大用户,随后在内容上盈利的方式,虽然奏效,却无法像手机行业那样迅速爆发。

  在这段期间,小米电视虽然也获得了销量增长,却无法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这三年内,与传统企业叫板出货量的是具备先发优势的乐视。除了和海信的口水仗,乐视甚至还投资了TCL。

  脱颖而出

  2016年底,乐视资金链告急。随后的2017年,这把火最终也烧到了乐视TV。由于乐视帝国的崩塌,2017乐视前三季度销量仅150万,与前一年的600万相差甚远。

  而电视行业随着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的接连地震,在天灾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显示面板和半导体上游价格迅速飙升,整个电视行业状况在经历了2015、2016两年的复兴后再次急转直下,互联网电视也直接进入了下半场。

  WitsView数据显示,2017年4月面板价格最高峰时,各尺寸价格比去年7月的价格均提升了25%以上。

  这一年,乐视倒下了;与乐视极为相像战略布局的暴风TV严重亏损、剥离上市主体、艰难融资,使其一直背负“下一个乐视”的舆论压力;一度投资康佳、赞助《中国新歌声》的微鲸,今年也采取了相对保守的运营策略,背靠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的CANTV也曝出了裁员、拖欠供应商尾款甚至内部管理混乱的负面消息。

  此前互联网品牌电视,大举大尺寸、4K的旗号,希望通过尺寸、分辨率这些明显的数据刺激普通家庭更新换代。然而4K面板供需平衡被打破后,被越来越高的面板价格打了个措手不及。抬高售价的结果就是销量断崖式增长。

  很多厂商,顺应国家消费升级的策略,尝试高端转型,但技术积累薄弱,故事讲不圆,转型也未见成效。

  面对上游压力,小米在推出第四代电视后,销量惨淡,还迫不得已提高售价。而小米的精明之处在于,此时把目光瞄准了业内并不看好的1080P面板。依靠低价的4A系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根据奥维云网发布的发布《全球TV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2月全球电视品牌出货1330万,其中小米电视出货量进入全球十强。成了去年以来唯一保持增长的互联网品牌电视。(中奇)

2018-05-08 01:3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