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分析,2020年全球3D扫描仪市场规模达到了196亿元,2026年将达到4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0%。全球3D扫描仪市场主要生产商有Hexagon、TrimbleNavigation、FaroTechnologies等企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占全球市场约25%的份额。北美和欧洲是主要市场,占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
随着全球3D技术的发展,整个3D扫描打印市场还在慢慢成长和规模化中,使用场景也不再局限于工业设计领域,开始往消费领域“进击”。早在2013年,3D打印巨头3DSystems、MakerBot就已争先进入消费级3D扫描仪市场,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便携式3D扫描仪Sense售价399美元、Digitizer售价1400美元;2019年,3DSystems推出的二代全彩3D扫描仪可扫描0.2m到2m区间的物体,扫描精度大概是1mm。
当前,消费级3D扫描仪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正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创意玩家)开始利用3D扫描仪对艺术作品或收藏品扫描建模后在线上展示分享。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前列的3D扫描软硬件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如先临、积木易搭、知象等。由于3D打印产业在海外市场起步较早,带动海外用户对3D扫描仪的需求与接受程度更高,市场培育成本及用户心智营销成本都相对较低,市场拓展较快,无论是企业直销,还是通过跨境代理销售都有较好的市场反响,每年数万台外销量得到有利保证。
与之相反,国内消费级3D扫描仪发展却显得“姗姗来迟,不温不火”,原因何在?
Facebook某玩家利用3D扫描仪分享人像雕塑
国内3D扫描仪市场发展,仍处于从工业到商业过渡阶段
起初,国内3D扫描仪的风靡主要是因为工业制造领域对实物数字化采集分析,从而进行逆向设计的需求而诞生,逆向设计的核心:3D扫描。即通过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及色彩进行扫描,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将实物的立体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数字信号,为实物数字化创新设计和二次打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
▲ 自动化模型处理
现如今,3D扫描在国内已经成为数字化内容创建的基础技术,各企业推出的3D扫描仪主要有工业级、专业级、消费级等3种类型,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与商业领域,如在产品开发、文化创意、空间测绘、3D打印领域,未来3D扫描仪在虚拟现实(VR)内容创建方面也会发挥重要作用。相对,个人消费者对3D扫描仪的需求则还处于待开发、需引导、被教育的阶段,总结有4方面原因。
其一,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3D技术起步较晚,导致商业应用较少,终端消费者对3D扫描仪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没有形成商业市场刚需。
其二,国内商用消费级3D扫描概念炒得火热,存在一定泡沫,一些专业技术未成熟的小品牌或初创公司,通过贴牌产品入局,扰乱市场价格(某多多低至1000元),并且质量参差,导致消费者使用体验负面。
其三,国内一些主力研发工业级3D扫描仪的大厂商,为了抢占“商用消费级”风口赛道,基于原有专业级3D扫描技术,推出“伪消费级3D扫描仪”。这类扫描仪,功能上毋庸置疑,但对应的是延续了工业及专业级扫描的复杂操作过程(如繁杂的贴点操作),以及需要匹配高性能输出设备(如电脑),这无疑是增加了普及的门槛。
最后,换一个角度,我们不难发现消费市场与商业应用紧密相连,个人消费者需求的并发,其实还要依靠商业的加持与推动。只有商业完成终端应用布局,伸延至个人消费者生活或娱乐等方方面面,3D扫描仪对个人消费者的需求才更有价值。
当前,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3D数字化展示、元宇宙、VR/AR虚拟现实等以3D交互式体验为目的的社交及营销场景被反复提及, 无疑为3D扫描仪在商业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扩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因素。如电商、教育、医疗医美、数字文物典藏修复、游戏创作素材以及VR、AR等领域,都展现了3D建模为其带来的数字化互动转型的利好。
虽然,当前国内市场在虚拟现实、AI、AR/VR、大数据、5G通讯、可穿戴设备及3D技术在终端消费市场的应用酝酿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作为这个大变革底层技术“基建”之一的3D扫描技术发展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3D扫描技术工业向商业应用的过渡阶段,面对价格和技术参差不齐、操作复杂、普及门槛高等市场难题,国内深耕3D建模及数字化服务多年的品牌“积木易搭”,推出一款商用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测量精度达到0.1mm,精度足以比拟专业级,但价格却只需专业级3D扫描仪的1/10,其性价比是行业内望尘莫及的,对艺术作品、文物收藏、DIY二次创作设计等领域都能带来革新性的改变。
结语
科技设备的发展与应用,从大型到小型到微型,从工业制造级到商用消费级,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整合,这几乎是所有机器的进化路线。未来,商用消费级的3D扫描仪,除了完成与3D打印终端的一体化整合,也有机会与手机或其他智能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结合,实现随时随地高质量3D扫描建模。对于商用消费级3D扫描仪今后的发展走向,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