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Cookie替代技术2:UID 2.0】靠用户授权第一方数据共享,TTD要建立广告ID追踪新标准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9

报价宝综合消息【第三方Cookie替代技术2:UID 2.0】靠用户授权第一方数据共享,TTD要建立广告ID追踪新标准

美国最大广告需求方平台The Trade Desk(TTD)提出Unified ID 2.0(UID 2.0),试图让其成为广告ID追踪的新标准。TTD已经在今年正式将UID 2.0提交给美国最大的广告产业协会PRAM,5月双方进一步开源了这专案。

受到第三方Cookie退场的影响,致力于订定数位广告产业技术标准的美国互动广告技术实验室(IAB Tech Lab),在2020年推动了“重构广告未来Rearc(re-architect)”计划,目标要以新的技术重构当前的数位行销模式,以达成消费者隐私与个人化之间的平衡。

美国最大广告需求方平台The Trade Desk(TTD)更是大动作参与这项计划,去年提交了Unified ID 2.0(UID 2.0),试图将UID 2.0,推动为广告ID追踪的新标准。TTD已经在今年正式将UID 2.0提交给美国最大的广告产业协会PRAM(The Partnership for Responsible Addressable Media) ,5月双方进一步开源了这专案,让更多人可以参与、提议或是监督程式码的修改,要号召全产业来推动。

这套由TTD开发、正在进行市场测试的UID 2.0,市场上的呼声渐涨,从主要SSP厂商、媒体、数据平台到DSP业者,已经有不少企业表态支持,其中更包括美国广告产业主要的非营利组织与协会,台湾也有内容媒体如爱料理,开始支持这项技术。

特色1:靠用户授权合规取得第一方数据

不同于第三方Cookie,大多在用户未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就搜集用户浏览行为;UID 2.0的核心理念,是在用户授权同意的基础上,让媒体与广告主合规取得第一方数据,再透过第一方数据的共享,达到第三方Cookie跨网站追踪用户的意图。

The Trade Desk香港总经理颜任廷指出,第三方Cookie受到批判的原因,就是因媒体或网站提供内容给用户时,没有清楚说明内容免费的代价,是建立在个人资料分享给第三方广告业者价值交换之上。借由用户资料,广告商能在媒体的广告版位中,针对用户投放关联式广告,媒体则会从中分得广告收益,再产制出对消费者来说“免费”的内容。

因此,TTD开发UID 2.0时就决定,要阐明价值交换的关系,再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要以网络足迹换取免费内容,比如以付费或不浏览该网站为代价,选择不同意被他人追踪。“将价值交换交代清楚,其实有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分享个人资讯,不讲清楚,就无法取得用户信任。”颜任廷说。

特色二:靠监管机制强化用户资料安全性

UID 2.0的设计中,为了让网站主合规搜集用户的第一方数据,网站主需让用户以“登入”网站的方式,来取得用户授权,同时,第三方系统会根据用户登入的Email,自动生成一个用来识别用户的匿名ID,让广告商跨管道(Channel)追踪用户行为。

深究其运作机制,在广告买方这一端,若用户浏览了采用UID 2.0的品牌官网,在用户以Email登入并同意被追踪后,网站会将用户Email传送到第三方营运者(Operator)维运的系统,将Email进行杂凑(Hashed)与加盐(Salts)处理,来生成一个匿名ID(以下称为UID2)。UID2具有不可逆向还原的特性,与用户Email具有一对一对应关系,储存到广告主的DMP或CDP后,将用来识别用户在品牌网站的浏览行为。

而在广告卖方这一端,当用户浏览媒体、登入且同意被追踪后,媒体网站同样会将Email传送到第三方系统生成UID2,但不同的是,系统将基于UID2继续加密生成UID2 Token,再回传给媒体储存,来识别用户。这里的UID2 Token与Emai不存在一对一的应对关系,因为不同媒体有不同的加密金钥,且加密规则每天都会换,因此同一个Email在不同媒体对应的UID2 Token也不同。

接着,买卖双方会透过即时竞价机制,媒合用户ID来进行广告投放。在广告卖方这端,媒体会将含Token的广告请求传送给供应方平台(SSP),SSP再继续将含Token的竞价请求传送给DSP;而在广告买方这端,则会将目标投放的UID2受众包传送给DSP。

此时,DSP为了媒合UID2与UID2 Token,就会发送解密请求给第三方的管理员(Administrator),由系统核准资格后取得金钥,再将广告请求中的UID2 Token即时解密还原成UID2,来进行即时竞价与媒合,最后找到合适的受众,在媒体上投放广告。

UID 2.0建立了一个严格的监管机制,先由第三方营运者来生成UID2及UID2 Token,再从第三方管理员取得解密金钥,借由加解密UID2的方式,来提升用户资料的隐私与安全性。

TTD在专案前期大力主导开发与维运这套系统,但现在正逐步将UID2的营运与管理移交给独立组织,比如其中一个UID2营运组织是美国广告产业的开源技术供应商Prebid.org,TTD也计划将在年底将管理权交给美国互动广告协会(IAB)。

特色三:赋予用户资料共享的自主权

除了建立监管机制,UID 2.0也赋予用户掌握资料分享的权利。为了让用户在登入网站或媒体时,可以遵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将资讯分享给特定网站来获取广告,UID 2.0将提供使用者控制界面(Opt-Out Portal),让用户可以检查自己的ID授权给哪些网站或媒体,并且可以随时取消单一网站的授权,或者取消UID2账号。

根据UID 2.0的Github技术文件,在用户取消对特定网站的授权后,这个请求会传送到UID2管理者,由管理者将请求分散传送给多个DSP来删除相关资讯,同时,营运者也会发送请求到相应的媒体端,提供更新过的UID2 Token给媒体使用。

由于UID 2.0的运作机制基于使用者授权,这意味着用户每次浏览网络内容时,都得保持登入的状态。为了避免重复登入造成困扰,UID 2.0也推出开源的单一登入模组(SSO)OpenPass,目的要让用户只需登入一次,并在切换网站时按下许可键,就能连续性的跨站阅读。

特色四:跨管道、跨平台用户数据也能搜集

建立在使用者授权的机制之上,UID 2.0打破了第三方Cookie只能追踪跨网站用户行为的局限,而是能透过Email授权的机制,将用户在不同平台、网站与App的浏览数据串连起来。尤其,近年来媒体种类更加多元,比如连网电视(CTV)兴起,其中的影音广告也逐渐成为数位广告投放的另一个竞逐市场,其他如OTT、音乐串流平台、Podcast等平台的媒体,多半也是当前广告还未完全跨足的媒体领域,而这些媒体的共通点,大多都是透过Email来注册使用。

颜任廷指出,未来透过UID 2.0,能将分散在各个媒体平台的用户行为,以一个Email来整合串连,向用户投放更精准的关联式广告。这也显示了UID 2.0的野心,不只是要取代第三方Cookie,还要成为未来10~20年的下世代广告追踪技术。

UID 2.0可预见的挑战:用户端是否买单?

不过,UID 2.0也面临了用户端是否买单的挑战。威朋资深研发总监廖拯从侧面观察,由于UID 2.0的运作机制,需要用户在媒体留下Email或电话号码等个资,才能进一步做广告投放使用,“就算媒体选择加入UID 2.0,但是需要说服读者注册和登入,并且同意Email用来进行广告行销,对大部分媒体都是不小的挑战。”

“当大量媒体采用登入的消费模式,消费者行为也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改变,”廖拯指出,面对注册才看得到内容的媒体,用户可能因不希望留下Email资料,反而使用一次性Email或登入假的账号资讯,让媒体无法透过单一Email来媒合用户网络足迹。尤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生成一次性Email的工具,两年前苹果发布的Sign In With Apple、以及即将在iOS 15释出的Hide My Email功能,都有随机生成Email的机制,可能对UID 2.0造成影响。

为了让UID 2.0获得用户认可,“教育工作是一个重点。”颜任廷认为,“需要让用户理解,免费内容与用户资讯的价值交换关系,以及用户在浏览网站时可以有什么选择?” 透过消费者整体意识的提升,才能推动更多用户愿意登入网站。

不过,广告巨头Google在今年3月已经表态,未来将不会加入任何一方新ID解决方案的阵营,也不会使用替代的用户ID识别符号,来追踪用户在网页或任何产品中的行为足迹。Google广告隐私与信任部门产品管理经理David Temkin解释,UID 2.0这类基于用户个人识别资料来追踪用户行为的作法,并不符合用户日益高涨的隐私期待,也无法符合快速变化的监管要求,并非一个可永续及长期投资的方案,而是应该诉诸于阻止个人追踪但仍维持广告成效的作法。

但TTD首席执行官Jeff Green也在自家部落格反驳,虽然Google正在研究隐私沙盒与FLoC,FLoC也的确是一项创新且有用的想法,但它无法像是Unified ID 2.0一样,透过阐明价值交换来合规取得用户资讯。

Jeff Green更比喻,Unified ID 2.0很可能成为开放网络的新通用货币,能帮助媒体、广告主和用户在网络上进行价值交换,而且这个交换机制,无法被包括苹果与Google在内的单一科技巨头所控制。

“在开放网络中,Google旗下的广告服务不会使用替代Cookie的ID追踪机制,但除了Google之外的所有人都会使用。”Jeff Green说。

2021-09-13 13:47: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