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相侠:数码相机的机内降噪和软件降噪如何选择?

消息来源:baojiabao.com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7

报价宝综合消息真相侠:数码相机的机内降噪和软件降噪如何选择?

  【PConline 真相侠】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和高感度,ISO感光度越高,噪点也会越大,降噪是必然的选择。在数码时代,降噪方式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机内降噪和后期软件降噪,机内降噪有高ISO感光度降噪和长时间曝光降噪。本文主要是探究一下机内高ISO感光度降噪和软件降噪哪个效果会更好,机器我们用CanonEOS 5D4和EOS 77D作为测试用机,直接拍摄jpg图片,后期降噪软件用Nik Collection的Dfine 2,然后截图比较。

一、机内降噪详解

  在一些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为了能获取正常的曝光或者较快的快门,就不得不把ISO感光度提高,但是对于高感不强的数码相机来说,提高ISO感光度,画面就会出现很多噪点,为了画面的美观和清晰度,需要对画面进行降噪处理。打开Canon相机的设置,高ISO感光度降噪选项就在第三页,根据需求不同,有相应的降噪级别,分别有关闭、弱、标准、强、多张拍摄降噪:

  1.关闭:该选项就是关闭了降噪功能,可以用于只拍摄RAW格式时选择该选项。

  2.弱:顾名思义就是降噪幅度较弱,适用于光线较暗,但是想保留多点细节的情况。

  3.标准:按照标准的降噪幅度来执行降噪工作,相片的画质和细节会有所降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宜开启此选项。

  4.强:强的意思就是降噪幅度较大,但是带来的副作用是画质和细节有明显的降低,所以该选项适合在弱光的情况下拍摄,就图个能看。

  5.多张拍摄降噪:在选择该选项时,相机会连续拍摄四张照片,并自动合成为一张jpg照片,达到降噪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把镜头校正数据全关了才能用。

二、Dfine 2降噪软件

  这次的软件降噪选用的是Nik的Dfine 2插件,在Photoshop上使用,只需选择你想要进行降噪的图层,点击上面菜单栏的滤镜选项,下面有Nik Collection,点进去就有个Dfine 2选项,点击即可打开。

  在打开Dfine 2插件之后,插件就会对画面进行分析、采样、然后降噪。一般都是自动测量,自动降噪,图片上有些白色的框框就是采样点,也可以手动添加采样点。点击插件右下角的确定按钮,降噪后的图片会以新图层的形式保存在Photoshop中。本文将会用自动降噪模式,对没降噪的图片进行降噪,给大家做对比。

三、全画幅的降噪表现

  为了能充分体现数据的真实性,我关闭了CanonEOS 5D4的所有辅助校正功能,包括镜头校正数据、自动亮度优化和长时间曝光降噪。用Av档拍摄一张ISO100的作为参考,然后提高至ISO12800分别拍一张关闭降噪、标准降噪和多张拍摄降噪的照片,在Photoshop中用Dfine 2降噪软件对关闭了降噪功能的ISO12800感光度图片进行降噪处理,截取充电器上的文字细节,测试结果如下表:

全画幅的降噪表现

ISO100没降噪ISO12800没降噪
ISO12800标准降噪ISO12800多张拍摄降噪
-ISO12800软件降噪-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没有降噪的图片充满各种噪点,但还能看到细节。在开启标准降噪之后,噪点少了很多,细节也少了很多,字体边缘会有一种自带外发光的特效。另外多张拍摄降噪会出现字体模糊的问题,不排除机身抖动的原因,使得多张图片的位置不一样,叠加起来会糊掉,噪点倒是比标准降噪好了很多,相对比较纯净。经过Dfine 2软件的降噪,前后只用了8秒,就已经降噪完毕,相对于机内降噪还是非常慢,但是降噪的效果相当不错,字体清晰,无论是噪点还有涂抹感跟多张拍摄降噪不相上下,软件降噪会更胜一凑。毕竟机内降噪的算法有限,没软件降噪那么复杂和多样化。毕竟全画幅在高感上有更有优势,接下来我们看一下APS-C画幅的表现如何。

四、APS-C画幅的降噪表现

  同样的我在用CanonEOS 77D也是关闭了所有辅助校正功能,包括镜头校正数据、自动亮度优化和长时间曝光降噪。用Av档拍摄一张ISO100的作为参考,鉴于APS-C画幅的高感有限,感光度只提高到ISO6400,然后分别拍一张关闭降噪、标准降噪和多张拍摄降噪的照片,在Photoshop中用Dfine 2降噪软件对关闭了降噪功能的ISO6400感光度图片进行降噪处理,截取中间画面,测试结果如下表:

APS-C画幅的降噪表现

ISO100没降噪ISO6400没降噪
ISO6400标准降噪ISO6400多张拍摄降噪
-ISO6400软件降噪-

  先看一下ISO100时的画质和细节是相当好的,到了ISO6400时,噪点和彩噪一下子就多了很多,这反差有点大啊。开了标准降噪之后,彩噪消失了,但是还是能看到比较多的噪点,细节也损失了,涂抹感有点严重,感觉就是将彩噪消除,噪点还是会有的。接下来看的就是多张拍摄降噪,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用多张拍摄降噪不仅噪点少了,毛娃娃身上的毛都清晰了许多,细节有所提升。毕竟每拍一张照片的噪点都会有所不用,后期消除这些随机的噪点就显得很简单。在Dfine 2软件降噪上却有另一个景象,噪点方面虽然比多张拍摄降噪少了,在细节方面稍微逊色于多张拍摄降噪,但总比标准降噪强。

  全文总结:通过上面的机内降噪和软件降噪的对比,软件降噪具有算法上的优势,比标准降噪的效果理想很多。另外多张拍摄降噪的细节表现,比软件降噪稍微好点,但是其前提条件会很苛刻,必须要稳定好相机,否则会在合成时生成一张模糊的照片。一般玩摄影的小白,还没有这么好的后期能力,机内降噪会适合他们。专业的摄影师都会拍RAW格式,然后进行大量的后期工作,软件降噪效果比机内降噪好得多。无论是机内降噪还是软件降噪,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我建议的是,在使用相机时,尽可能使用较低的ISO感光度,还有要拍摄RAW的格式,后期的空间会大很多。除非迫不得已,手持拍弱光环境,用软件减噪能减少噪点,细节也会保留,机内降噪的涂抹感强于软件降噪,毕竟算法有限,相机处理不了这么多数据,特别是APS-C画幅,用软件降噪会好一点。全画幅一般不会开到ISO12800这么高的感光度,还是软件降噪会稍微靠谱一点,涂抹感没机内降噪那么强,噪点也会控制的很好。

2018-03-17 12:34:00

相关文章